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

2015年1月24日—天安門廣場,紫禁城,後海

       紫禁城外的天安門,附近的人民大會堂以及中南海一代,則是近年來中國崛起後另一個極有代表性的場所。毛澤東的頭像高掛城牆上,注視(監看)著一手建立的國家。不知何時會下班 ?

     今日的天安門廣場,一片祥和,完全感覺不出曾是腥風血雨的修羅場,當年六四山雨欲來,最後血濺廣場的肅殺氛圍。現代的中國某方面仍舊不那麼自由,不能隨心所欲地google, youtube,官方對異己的意見仍舊審查嚴格,但人民的生活似乎更富裕幸福,也沒有因為這樣的不自由而生活在悲慘裡? 只能說,中國的民主化歷程似乎是有自己的一套速度和順序表,沒辦法用西方的SOP速成 。
 
  

   一月雖是淡季,參觀紫禁城的遊客還是相當踴躍。入城前遇到換崗下班的解放軍,冬日渾厚的軍裝質料感覺很優,雖然沒有近看長相,但整個隊伍走起來就是讓人覺得帥氣穩重又安心。果真是人要衣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雖是明代建造,但滿清皇朝幾乎成的這間宮殿的代表,從清初大玉兒,順治皇帝,康雍乾三帝,到末期的咸豐光緒溥儀,從小看到大的清宮劇,處處可見它的身影。
時間有限,進城後選擇了中軸線參觀了幾個大殿,從太和殿,保和殿到乾清宮,儲秀宮到御花園。前幾年雍正皇突然由黑翻紅,獲得小說家的青睞,以步步驚心為首的穿越劇數部,到宮闈劇「甄環傳」等都要找他來轧一角。紫禁城亮相的次數也更多了。

      站在諾大的太和殿前,除了可以想見盛世時,眾臣朝覲的壯觀場面外;也有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時,憤怒跋扈的西方軍隊如何強行掠奪京城的奇珍異寶,留下的親王大臣如何在夾縫中善後的景象。小時候對陳玉蓮演的《賽金花》印象深刻,八國聯軍時從中斡旋的事蹟或許在歷史上無從證明,卻是因應人民期望而生,為積弱外交增添亮點的傳奇角色。
 




     離開紫禁城後,決定步行到南鑼鼓巷。是條很有古味的觀光胡同巷,非旺季來訪已是人山人海,不難想像連續假期時萬頭鑽動的驚人場面,分別買了糯米糕和起司薯條嘗鮮,街上的藝品店比兩年前的上海好逛好買,血拚完後,大概抓了方向就開始在巷弄中隨意穿梭,途中路過「黑芝麻胡同小學」,很有趣的校名。走著走著來到後海,北京城裡的海通常都是指湖泊,一月初正好是結冰期,後海變成的北京市民快樂滑冰的休憩場所。傍晚華燈初上,沒結冰的地方反射燈光倒影,別是一番風味,也此趟津京行劃下完美句點,希望下回能去頤和園逛逛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